欢迎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环所揭示二斑叶螨对新型杀螨剂的交互抗性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11:31  浏览次数:2902

二斑叶螨是世界范围内抗药性最为严重的有害节肢动物之一,对草莓、苹果、梨、茄果和瓜类等多种作物造成危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二斑叶螨的发生规律和治理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并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和应用。化学防治方面,在我国首次报道了联苯肼酯和乙唑螨腈等新型杀螨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控效果;生物防治方面,提出智利小植绥螨和联苯肼酯的联合使用策略;物理防治方面,提出二氧化碳熏蒸防控草莓二斑叶螨技术;农业防治方面,提出了利用茄子和草莓品种抗性减轻二斑叶螨危害的措施。

二斑叶螨聚集草莓叶片危害

草莓大面积受害症状

作为世界范围内抗药性最强的有害生物之一,二斑叶螨通常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对新的杀螨剂产生抗药性。目前用于防控二斑叶螨的有效药剂种类非常有限,乙唑螨腈是新上市的杀螨剂,然而有些地区发现首次使用该药剂就出现了防控效果不好的情况。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了我国不同地区二斑叶螨对三种杀螨剂(联苯肼酯、乙唑螨腈、腈吡螨酯)的抗药性水平,发现二斑叶螨对联苯肼酯产生了较低水平的抗性,且对乙唑螨腈抗药性水平高的种群,对腈吡螨酯同样具有较高的抗药性水平。进一步在室内用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进行抗性汰选,发现该螨对乙唑螨腈抗性的上升导致对腈吡螨酯的抗性水平的提高,表明二斑叶螨对乙唑螨腈和腈吡螨酯存在交互抗性。这一研究揭示了二斑叶螨通过交互抗性对新上市的杀螨剂乙唑螨腈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提出田间应该避免这两种药剂的混合使用或轮换使用。

二斑叶螨防控技术室内试验

草莓二斑叶螨防控效果

研究论文“Field‑evolved resistance and cross‑resistance of the two‑spotted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urticae, to bifenazate, cyenopyrafen and SYP‑9625”发表在螨类学1区SCI期刊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上。陈金翠和宫亚军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魏书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北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北京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科研人员

 

Copyright © 2015 - 20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京ICP备1303835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