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应用昆虫研究室


研究队伍:

现有在职科研人员9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2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其中2名有博士后研究经历)。聘用职工4人,客座学生3人。

研究方向:

天敌昆虫种质资源挖掘;优势天敌昆虫工厂化生产技术;天敌昆虫田间利用;授粉蜂研究。

承担项目:

自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973专项,教育部行业支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国家基金青年、面上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目,累计到位经费1800余万元。

主要科研成果:

天敌昆虫产品及组合应用技术分别在北京、吉林、湖南、广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累计释放天敌昆虫2560亿头,应用面积1709.63万亩,有效控制玉米、棉花、蔬菜、果树、园林等作物主要害虫,防治效果平均达到60-75%,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20%以上,挽回产量损失6.91亿公斤,新增纯经济效益8.16亿元,总效益8.7亿元。提升我国有害生物防控的技术水平和集成创新能力,确保农业生态和生产的安全,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授粉蜂在北京、河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甘肃、安徽、河南、天津、浙江、江苏、广东、新疆、西藏等省市示范推广蜂授粉技术近100万亩,确立了系列蜂种授粉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的国内领先地位。先后发表科研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奖励多项,为促进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科学技术内容:

创建了农林有害生物天敌种质资源保藏中心,在国内形成种类(种群)最多的天敌昆虫实验饲养群;建立、完善了天敌资源数据库,目前保存有7属23种50种群的天敌昆虫。

研究并提出了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或种群筛选的基本技术规程,挖掘筛选有用天敌资源。

筛选出耐热的龟纹瓢虫广东种群和抗药性较强的松毛虫赤眼蜂种群和螟黄赤眼蜂种群,并初步明确了其抗性机理。

根据农业生产需要,不断创新或改进了优势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与应用技术,研发了天敌大规模饲养的饲料技术、产品冷藏技术等,研制并改进了产品包装等专用器具,目前在国内唯一能够达到规模化全年生产并同时供应多种天敌昆虫产品;研究及改进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等天敌昆虫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并提出其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及检测技术。

研究了天敌昆虫种间干扰与协同增效作用,明确了丽蚜小蜂、东亚小花蝽和大草蛉对烟粉虱协同和干扰控害效应。提出了天敌昆虫田间释放及其与其它措施组合应用的技术体系。

围绕蜜蜂、壁蜂、熊蜂、切叶蜂等蜂种开展了优质野生传粉良种的筛选、人工繁殖、疫病防治、种王复壮、标准蜂具、工厂化生产及授粉应用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提出了不同蜂种在主要应用作物上的授粉操作规程和标准。

Copyright © 2015 - 202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京ICP备13038350号-7